上海形成临床研究整体布局,去年获批1类国产新药位列全国第一|今日精选
文汇网 2023-06-16 17:49:19

医院大量科研创新成果得不到及时转化,没有成功从“实验室跑到病床边”、造福患者,这一现象在医疗领域不鲜见,更被业内感慨为医学创新的“沉睡魔咒”。在上海,正从顶层设计、制度框架上试图破解这一问题。记者从上海市卫健委获悉,上海已形成“国家-市级-医院”临床研究整体布局,着力完善本市临床研究体系,临床研究与成果加速转化、造福患者。

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6月15日,市卫健委党组在前期广泛调研基础上,围绕完善本市临床研究体系,提升医疗卫生机构临床研究能力,推动上海卫生健康事业和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四联”学习交流会。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闻大翔围绕科技自立自强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就如何完善本市临床研究体系,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作主持交流发言。

生物医药产业是本市三大先导产业之一。近年来,市卫健委以“国家-市级-医院”临床研究网络为整体布局,不断优化临床研究政策环境,着力学科人才建设,推进成果转化,撬动各方资源,推动医疗机构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及临床试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市不少实力雄厚、临床资源丰富、科研基础扎实的医院,围绕研究型医院建设,依托国家医学中心,打造特色重点专科和重点学科群,强化危重疑难杂症诊疗,提升临床研究和医学科技创新能力。比如,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为主体的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形成了大型设备规模化、核心功能集成化、技术能力系统化的设施技术系统,贯通了基础到临床上下游结合的转化医学研究完整技术链。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近10年申请专利2400多项,专利授权1200多项,总金额超1.78亿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以医工交叉为特色,重点打造医学3D打印创新研发中心、精准医学研究院和手术机器人临床研究中心。

闻大翔表示,总体看,上海依托优质医疗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在各部门共同支持下,在医学创新、临床研究和转化方面取得不俗成绩,走在全国前列。2021年本市共获批1类国产创新药8个品种,占全国总数近五分之一,名列全国前茅。本市2022年在研药物临床试验I-III期项目共3219项,同比增长21%。2022年本市共获批1类国产创新药4个品种,位列全国第一。2018-2022年,上海共有51项产品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占全国18.2%;获批创新医疗器械注册证28张,占全国17.9%。部分产品技术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他同时谈到,“但是对标建设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求,我们还存在一定差距。结合本次主题教育,市卫健委将完善临床研究体系,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打造医学发展高地,作为重点课题寻求突破创新。”

学习会上,上海多家医院负责人围绕完善本市临床研究体系、提升医疗卫生机构临床研究能力深入交流,都深切感受要切实提高站位,形成合力。

闻大翔强调,医学创新一头连着老百姓的幸福安康,一头连着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发展的动能动力,是卫生健康领域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关键之举,要坚决贯彻落实科技创新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要求,结合主题教育联合相关部门,针对突出问题,整体谋划、系统协同,将上海医疗卫生行业打造成医学创新的主战场,逐步引导有实力医院聚焦疑难杂症、聚焦前沿科技、聚焦科技创新,锻造医学创新主力军。

作者:唐闻佳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推荐

猜您喜欢